健康中国·母亲行动|守护女性健康底气 “健康中国·母亲行动”公益诊疗活动助力32位女性告别盆底困扰

8月22日,桓台县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诊室内传来阵阵欢笑声。四位参与“健康中国·母亲行动”公益诊疗活动的康复患者重返故地,在康复座谈会上分享治疗经历,曾经因盆底疾病困扰的愁容已化作自信笑容。这场持续两个月的公益行动,为32名女性解除了病痛枷锁,更在鲁中大地掀起关注女性健康的新浪潮。

精准筛查+个性诊疗 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

健康中国·母亲行动|守护女性健康底气 “健康中国·母亲行动”公益诊疗活动助力32位女性告别盆底困扰

由淄博市妇联、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主办,桓台县妇联、桓台妇幼保健院承办的2025年女性盆底健康诊疗公益活动,自6月19日启动以来,贯彻“筛查-治疗-康复”全流程服务,目前活动将迎来尾声。据医院妇女保健科主任于兆梅介绍,活动首阶段共为98位女性朋友免费做了全面的盆底健康筛查和评估检查,通过妇联对个人报名条件的审核,共有33名患者纳入了免费治疗名单。其中有30位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方式治疗,还有3位漏尿脱垂程度重的已经错过非手术治疗时机,需要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除了一名纳入手术的患者因个人家庭因素放弃治疗外,其他32名患者都顺利进入第二阶段的治疗实施阶段。“两名接受手术的患者中,其中一位是子宫切除术后25年、阴道前后壁及阴道残端重度脱垂,手术选择了腹腔镜下侧腹膜悬吊术+阴道后壁修补术,另一名患者是重度子宫脱垂合并子宫肌瘤,手术选择了为其保留子宫的腹腔镜侧腹膜悬吊术+子宫肌瘤切除术这一微创手术。”于兆梅详细介绍了患者情况:“30例轻中度患者则根据症状、查体、筛查评估情况实施了个性化专属盆底康复非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盆底电刺激、磁刺激、盆底射频、盆底肌筋膜手法、针灸、盆底骶三神经刺激等一种或多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截至8月22日,已有27名患者完成治疗周期,达到了满意的疗效,摆脱了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困扰。”

突破“难言之隐” 重获生活主动权

“现在走路带风,晚上起夜从4次减到1次!”8月22日,前来参加座谈会的王玉梅(化名)展示着体检报告:曾因子宫脱垂困扰两年的她,通过腹腔镜子宫侧腹膜悬吊术联合肌瘤切除术,盆底评估指标从术前肌力3级提升至耐力明显改善,阴道脱垂程度大幅缓解。王玉梅是此次活动中首位接受手术的患者,从犹豫参加活动到自信地分享康复过程,她的脸上笑容也慢慢多了起来。“以前蹲下洗外阴都能摸到肿块,现在心里这块疙瘩终于去了!”

健康中国·母亲行动|守护女性健康底气 “健康中国·母亲行动”公益诊疗活动助力32位女性告别盆底困扰

“咳嗽漏尿十年,现在大笑都不怕!”接受盆底射频联合针灸治疗的张丽萍(化名)则是一名被漏尿困扰了十多年的患者,68岁的她曾经对这些症状难以启齿。“大笑快走都不自主漏尿 ,一出门就想着找厕所。”经过盆底射频治疗4次+针灸10次,张丽萍SU1指标(尿急程度评分)及阴道脱垂程度得到了有效改善。这位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慢性病患者,通过个性化方案在控制基础病的同时,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社交尴尬。

从治疗到预防 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观

“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个做完治疗来复诊的患者一起进行了座谈,对一些盆底疾病知识进行了科普,并对她们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带给她们贴心的保健指导。”于兆梅介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女性常见慢性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等症状。不少患者误将漏尿、下坠感视为“衰老必然”,实则通过早期干预可避免手术。事实上,产后女性(尤其多胎妊娠)、更年期激素变化者、长期负重劳动者及慢性咳嗽/便秘患者都是盆底疾病的高危人群。“尽管活动患者的治疗基本都迎来尾声,但后续我们会像朋友一样带领各位女性朋友继续做好盆底保健,做好知识科普,自信满满地享受健康生活。”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高阳 史磊 王璐 通讯员魏启跃)

网站来源于网络。发布者:中青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xjz.org.cn/27235.html

(0)
中青网的头像中青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3日 上午11:08
下一篇 2025年8月23日 上午11: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