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北交所四周年庆典,总市值突破万亿,科技型企业占比八成

访客 2025-09-08 17:00:07 5931 抢沙发
北交所设立四周年之际,总市值逼近万亿大关,截至目前,该交易所共有274家上市公司,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高达八成,这些科技型企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这些企业已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交所将继续支持优质企业上市,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投资机会。

编者按

四载耕耘,星火成炬。北交所的四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一次生动实践。

从首批81家企业鸣钟开市,到如今27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逼近万亿,从初期市场观望到如今两大指数年内涨幅超50%,北交所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证明了其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战略价值。

在北交所宣布设立四周年之际,中青网特推出专题策划,旨在通过数据透视、案例剖析与趋势解读,全方位展现北交所四年来的改革成效与市场蜕变。

●中青网记者徐佳

四年前,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正式宣布设立,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迎来又一里程碑。

四年过去,北交所已逐步成为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盘,北交所共有27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9465.5亿元,单个交易日成交额达到440.69亿元;北证50、北证专精特新两大指数分别报1618.18点、2774.44点,2025年以来累计分别上涨56%、64.8%。

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四年以来,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力量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从“小而美”到“强而久”的蜕变。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920.64亿元,重拾上涨态势;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9.09亿元,下滑幅度进一步收窄。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505.47亿元,环比增长21.7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母净利润,下同)31.33亿元,环比增长12.88%。

2025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为41.39亿元,同比增长2.59%。当前,北交所上市公司中,超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八成为科技型企业,超半数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

27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9465亿

2021年9月2日,北交所正式宣布设立,成为继上交所、深交所之后中国大陆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所。

北交所的设立,是新三板市场历经多年探索后的一次质的飞跃,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对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诞生之初,北交所便肩负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殊使命。四年过去,北交所已逐步成为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1年11月3日,北交所正式开市,首批81家企业集体亮相,其中10家为新股,71家由精选层平移而来,总市值最终定格在3085.08亿元。

四年过去,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盘,北交所共受理了708家企业的首发上市申请,上市公司已扩容至274家,总市值达到9465.5亿元,流通市值5843.72亿元,单个交易日成交量19.05亿股,成交额440.69亿元。

其中,北交所共有三只百元股,分别为锦波生物、并行科技、万达轴承,股价分别为302.39元/股、160.95元/股、125.1元/股;百亿市值上市公司共有9家,其中贝特瑞、锦波生物的市值分别达到371.57亿元、347.95亿元。

当前,北交所正吸引着日益广泛的投资目光,市场参与热情持续升温。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北交所合格投资者866.1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67.56万户,日均34.37万户投资者参与交易;专业机构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超10%,同比上升超过4个百分点。

随着市场规模的稳步扩大和流动性的持续提升,北交所先后在2022年11月和2025年6月推出北证50、北证专精特新两大指数,为市场提供观测维度与投资锚点。

其中,作为北交所首个核心指数,北证50已成为衡量北交所市场整体走势的权威基准。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则高度契合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是北交所“小巨人”企业集群的集中代表。

截至9月5日收盘,北证50、北证专精特新两大指数分别报1618.18点、2774.44点,2025年以来累计分别上涨56%、64.8%。随着增量资金的持续涌入,北交所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

借力资本市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北交所上市公司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不仅在整体经营业绩上呈现出企稳向好的态势,更在培育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920.64亿元,平均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6.01%,重拾上涨态势;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9.09亿元,平均归母净利润2156.46万元,同比下滑10.59%,下滑幅度进一步收窄。其中,超六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25家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82.12%,五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3家公司扭亏为盈。

特别是北交所市值前50名的公司在上半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374.74亿元,同比增长6.97%;实现归母净利润32.14亿元,同比增长2.66%,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占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的40.70%、54.39%,成为市场稳定的“压舱石”。

分季度来看,2025年第二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经营呈现回暖迹象,共计实现营业收入505.47亿元,环比增长21.75%;归母净利润31.33亿元,环比增长12.88%。

与此同时,北交所上市公司积极回报投资者,通过现金分红、回购等方式共享发展成果。2025年上半年,七成北交所公司实施现金分红,现金分红总额达49.74亿元。半年报期间,21家公司推出中期分红方案,现金分红总额达5.32亿元。四年以来,北交所公司上市后累计披露回购计划122家次,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超27.0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四年以来,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力量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从“小而美”到“强而久”的蜕变。2025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发生研发费用41.39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行业研发投入强度居前,辰光医疗等8家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0%,贝特瑞等4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

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中,超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八成为科技型企业,超半数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yxjz.org.cn/post/169.html发布于 2025-09-08 17:00:0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中青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93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