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看小说学盗墓挖走 20 余件国宝,小说中的情节可用于现实?

湖北枣阳的郭家庙墓群,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着春秋时期的珍贵遗存,这些文物本该静静躺在地下,等着考古专家发掘后向世人展示历史的脉络,可 2023 年,一伙盗墓贼的出现,打破了这里的平静。

男子看小说学盗墓挖走 20 余件国宝,小说中的情节可用于现实?

最后,他和同伙潜入郭家庙墓群,盗走了鼎、簋、矛等 20 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这里面有 9 件是国家一级文物。要知道,一级文物是国宝级别的,每一件都承载着不可复制的历史价值,就这么被他们硬生生从地下挖出来,还想偷偷卖掉。

男子看小说学盗墓挖走 20 余件国宝,小说中的情节可用于现实?

但逃得过一时,逃不过一世。民警没放弃,一层层梳理线索,一次次摸排走访,最后在一处人迹罕至的漏水破屋里找到了余某。那屋子条件差到几乎没法住人,漏雨、潮湿,余某却在里面躲了一年多,整天提心吊胆,就怕被警察找到。落网后,他交代自己的作案经过时,还提到当初就是因为痴迷盗墓小说,才动了盗墓的念头,现在后悔也晚了。

男子看小说学盗墓挖走 20 余件国宝,小说中的情节可用于现实?

小说中的情节,为何现实中有用,难道小说中的情节来自于现实中的经验?许多写得逼真的小说,其作者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资料考证。比如一些优秀的盗墓题材小说作者,会研究历史记载、考古报告、地方志,甚至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笔下的人物如何寻找古墓、如何判断年代、如何使用工具,这些细节往往吸收了一部分真实的考古学、历史学或土木工程知识。

余某或许模仿了小说中“寻龙点穴”的技巧,但他也最终迎来了小说里不会详描的结局:不是财富和传奇,而是法律的审判、漫长的逃亡以及只能在漏水破屋里终结的自由,最后把自己送进了看守所。

这一事件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喜欢历史没错,好奇古墓也正常,但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千万别学余某,让一时的贪念,毁了自己的人生,也伤害了国家的文物。

网站来源于网络。发布者:中青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xjz.org.cn/28211.html

(0)
中青网的头像中青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6日 下午12:43
下一篇 2025年8月26日 下午12: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