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35岁程序员因长期熬夜,凌晨倒厕所致“中风”

长期熬夜的代价,可能是“中风”,长沙35岁程序员林君(化名)的遭遇再次敲响了健康警钟。8月25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医生提醒,“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预防脑梗,从年轻开始。

前几日凌晨,35岁的林君像往常一样熬夜写代码,休息前准备洗个澡。刚走进洗手间,忽然感到眼前发黑,整个人扑倒在地上,半边身体动不了,嘴巴张了几次,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妻子听见动静跑来,此时林君眼神呆滞,口角歪斜,连名字都说不清。妻子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紧急送往医院治疗。接诊的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黄晓松主任医师说:“这是脑梗,得立刻溶栓,时间就是大脑。”

脑梗又名缺血性脑卒中,本质上是“脑子的血管堵了”。正常的脑组织一刻都离不开血液供应,如果某段血管突然被血栓堵住了,远端的神经细胞就会像“断电”一样迅速坏死,甚至导致永久性残疾。越早开通血管,救回的脑细胞就越多。

黄晓松分析:林君的情况非常典型,他身体胖、应酬多、抽烟、喝酒、长期熬夜、动得少,虽然年纪轻,但“体检从来不过关”,每年公司查出血脂高、血压偏高,他都一笑而过:“还年轻呢,不碍事。”

然而,脑子真的不是“熬得住”的地方。血管极细、极脆弱,尤其在压力大、代谢紊乱的状态下,极容易形成斑块,一旦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哪怕只堵住几分钟,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很多人误以为脑梗只会发生在老人身上,其实近年来中青年发病的比例正在悄悄上升。像林君这样的人,身体早已拉响了警报:头晕、说话不利索、手脚偶尔发麻,甚至只是平衡感下降、打字变慢,都是可能的信号。

幸而抢救及时,林君被送到医院后在黄金时间内完成了静脉溶栓治疗,后期还进行了血管造影和康复训练,幸运地保住了大部分语言和运动功能。可这次“倒下”的代价,也让他不得不重新学习如何使用自己的左手,连喝水都要练习半个月。“原以为‘中风’是退休以后才要担心的事。”在病床上,林君后悔莫及。

黄晓松提醒:“中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预防脑梗,从年轻开始。不管市民现在有没有症状,只要长期处在“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状态,抽烟喝酒多、熬夜严重、缺乏运动,就已经走在“堵”的路上了。如果已经有轻微的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语言含糊,哪怕只是几分钟也别大意。及时去医院做颅脑影像检查、心脑血管评估,很多严重的脑梗死其实都是可以提前发现、提前干预的。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乔木 赵益贞 罗丹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推文全凭缘分

拜托大家把三湘都市报“设为星标”

让我们的缘分更深一点

长沙35岁程序员因长期熬夜,凌晨倒厕所致“中风”

网站来源于网络。发布者:中青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xjz.org.cn/27920.html

(0)
中青网的头像中青网
上一篇 2025年8月25日 下午4:23
下一篇 2025年8月25日 下午4: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