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多地持续降雨
草坪、菜地甚至小区绿化带中
涌现大量白色野生蘑菇
其中一种菌盖带褐色鳞片、菌褶发青的“大青褶伞”
俗称青褶环伞、铅绿褶菇、绿褶菇等
有“ICU菇”之称
是生活中常见且危险的毒蘑菇之一
也是我国引起中毒事件
最多的毒蘑菇种类之一
2025年仅上半年全国已报告多起误食中毒案例
河南省疾控中心提醒:
此毒菇在河南广泛分布
误食可致器官衰竭
务必提高警惕!
别被”朴素外表”骗了!
它长这样
大青褶伞,个体较大,菌盖直径5厘米~25厘米,最大可达30厘米。它的伞盖初期是白色或浅灰色,像个小馒头,长大后能铺开成10厘米宽的”大帽子”,伞柄白白嫩嫩,上部有“戒指状”菌环,最显眼的是伞盖下面的菌褶,成熟后会变成青褐色,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图源:河南疾控(我省近期毒蘑菇中毒现场照片)
在河南,从城市公园的草坪到农村田埂边,从山区树林到小区绿化带,只要雨后湿度合适,它就可能冒出来。不少人觉得”颜色不艳的蘑菇应该无毒”,甚至把它当成能吃的”草菇””平菇”,这可犯了大忌!
河南人请注意:大青褶伞在省内郑州、驻马店、南阳等多地均有发现,多见于6月~10月,当前正处暴发期,雨后的小区绿化带、公园草坪等处尤其多见。切记不要采、不要吃!
一口下去
肝肾可能”罢工”
大青褶伞含肝脏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毒素,毒性可不是闹着玩的。一般在误食后15分钟到3小时开始出现症状,刚开始可能只是觉得恶心、拉肚子,有点像普通肠胃炎,很多人会以为是”吃坏了肚子”,随便吃点药扛过去。但这恰恰是它的”狡猾之处”——中毒后有6到12小时的”假愈期”,表面看症状减轻了,实际上毒素正在悄悄破坏肝肾。
等过了”假愈期”,恶心呕吐会卷土重来,还会出现黄疸、少尿,严重的会肝衰竭、肾衰竭,哪怕送进医院,死亡率也相当高。
这些”土方法”全不靠谱!
很多河南老乡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还总结出不少”经验”,但对付大青褶伞,这些方法全不管用:
“颜色不艳的蘑菇能吃”?大青褶伞就是反例,它朴素得像家常菜,却内含毒性。
“用大蒜、银器共煮,变色就是有毒”?纯属谣言!这种方法连最基本的毒素都检测不出来。
“小时候吃过类似的,肯定没事”?蘑菇种类千差万别,外形相似不代表品种相同,每年都有经验主义者栽在这上面。
不慎食用后中毒
怎么办?
① 误食后应迅速进行催吐等自救措施;
② 及时保存未食用烹饪的菌体或拍照,毒蘑菇的样本或图片将有助于相关部门进行鉴定和指导救治工作;
③ 一旦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就医并同步联系当地疾控中心,同时向医生详细说明毒蘑菇的进食量和食用时间。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医院一般采用催吐、洗胃、补液等对症治疗。
再次提醒
河南作为大青褶伞的分布区域之一
居民务必提高警惕
牢记“不采不买不吃”!
来源:河南疾控、极目新闻、四川疾控、广州日报
网站来源于网络。发布者:中青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xjz.org.cn/21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