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关于老人在家处理青蟹时,不慎被其腿刺伤左手感染“食人肉菌”,经过9天时间抢救仍不幸离世的新闻引发关注。
“食人菌”是什么?如何有效预防“食人菌”感染?7月5日,湖南省胸科医院综合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李升炉进行解析。
创伤弧菌又被称为“食人肉菌”,是普遍生存在海洋中的一种细菌,毒性很强,多漂浮在海水中或附着在海洋生物上。它有个恐怖的特点:通过皮肤小伤口或生食海鲜侵入人体后,48小时内死亡率超50%,超过72小时未治疗,死亡率接近100%。
“创伤弧菌也叫海洋弧菌,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并列为人类感染疾病之三大弧菌之一,这种细菌相对罕见但十分凶险,像海鱼、虾、螃蟹、贝类、海胆等海洋生物都可能会携带,由于毒性太强,又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李升炉介绍,该型起病急、进展凶猛, 救治困难。早期表现与感冒类似,在严重低血压发生前24—48小时,通常表现为发热、畏寒、腹泻、头痛、喉咙痛、肌痛、意识混乱和嗜睡等一般症状。中晚期症状则是在早期症状基础上,病情迅速进展,出现呼吸、心率增快、典型休克和多器官衰竭,严重病例即使给予治疗,仍会在住院后24—48小时死亡。
虽然相对罕见,但几乎每年都会有相关病例其中有被海鱼、虾刺伤的,也有吃了生腌梭子蟹导致的。
对此,李升炉建议在处理鱼虾蟹等海产品时,戴手套等防护用品。一旦不小心被扎到,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挤出伤口中的血,等手干了以后用碘伏涂抹消毒,可以外用一些抗生素药膏。随后观察一段时间,如果伤口明显肿起来了,就要马上就医,告诉医生自己被鱼虾蟹扎到手,以便于快速定位和处置。
创伤弧菌最适宜的生存温度是30至40摄氏度的海水,高温烹煮可以有效杀死细菌。预防创伤弧菌,还要尽量避免伤口接触海水,避免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尤其是贝类(如牡蛎)。
研究显示,存在酒精性肝硬化、基础肝病、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衰竭等慢性病或有酗酒习惯的人群,感染风险较常人增高,因此这些高风险人群或免疫力低下的人尤其要注意。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陈思雨 乔木 刘成琳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推文全凭缘分
拜托大家把三湘都市报“设为星标”
让我们的缘分更深一点
网站来源于网络。发布者:中青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xjz.org.cn/19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