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乌克兰和美国即将签署的矿产协议成了全球焦点。根据乌克兰媒体公布的最终文本,这份协议共11点内容,核心是成立一个美乌联合基金,乌克兰将未来自然资源收益的50%注入基金,美国则拥有最大财务利益。
泽连斯基一脸淡定:“这是框架协议!后续还要细化!”网友冷笑:“框架?这框架怕不是美国画的‘饼框’。”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哪是协议,简直是‘卖身契’!未来80%的资产也得归美国,真是吃人不吐骨头啊!”
这场协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提出的“稀土换援助”计划。美国要求乌克兰用矿产资源换取经济支持,甚至一度威胁切断“星链”服务施压。经过数周拉锯,美国取消了一些苛刻条件,比如不再要求乌克兰注资5000亿美元或偿还两倍援助金额,但依然要求乌克兰将未来自然资源收益的一半注入基金。
从“压岁钱”到“吃人不吐骨头”
更有人讽刺:“历史上所有的条约都是平等的,就像这份协议一样‘平等’!”“协议表面平等,实则暗藏‘美式数学’——乌克兰出100%的矿,美国出100%的话事权,最后双方‘五五分成’。”还有网友感叹:“乌克兰这是用矿产换了个寂寞,美国不仅拿了资源,还顺手把乌克兰的未来也打包带走了。”
有分析指出,这份协议表面上是为乌克兰重建提供资金,实则是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攫取利益的工具。美国通过施压和威胁,迫使乌克兰交出矿产资源,这种“美国优先”的做法早已不是新鲜事。
是“卖国”还是“尊严保卫战”?
但从本质上讲,美方依旧要求乌克兰把矿产、能源等收入的 50% 放进基金,而且未经美方同意,乌方不能出售基金份额或改变内容,这说明美国还是想通过这份协议从经济上控制乌克兰,掠夺乌克兰的矿产资源。乌克兰之所以愿意签署,很大程度上是想修复乌美关系,以便在未来的俄乌和平谈判中占据一席之地 。
协议签了,但故事还没完
这份协议的签署并不意味着故事的结束,而可能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乌克兰是成功借助美国力量实现重建,还是彻底沦为美国的 “经济殖民地”,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这场“矿产换援助”的大戏,既是国际政治的缩影,也是弱国面对强权时的无奈选择。这场协议的背后,没有赢家,只有利益的博弈和资源的争夺。
网站来源于网络。发布者:中青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xjz.org.cn/2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