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暑假的来临,湖南省教育厅发布了一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的政策问答,旨在帮助家长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校外培训相关政策,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环境。
机构分类:明确界定,规范管理
校外培训机构被明确划分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两大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等九门核心学科,必须依法取得《办学许可证》及民政部门注册登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则涵盖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同样需获得相应资质,并在市场监管或民政部门完成注册登记。
选择指南:审慎甄别,确保合法
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家长应着重考察机构的合法资质、师资力量及培训内容。合法的培训机构必须持有《办学许可证》及《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且其经营行为受法律保护。为方便家长操作,教育部特别推出了“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家长可通过该平台在线选课、支付、退费,有效保障资金安全。
缴费与合同:理性消费,保障权益
家长在确定购买校外培训服务时,应主动与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并将培训费用转入预收费资金托管专用账户。同时,需警惕一次性支付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总金额超过5000元的费用,对于诱导支付超标超期费用的行为,应坚决拒绝并及时举报。
违规特点:揭露乱象,提高警惕
违法违规校外培训行为的有哪些主要特点?指南指出,主要有无证无照经营、违规占用节假日及寒暑假进行学科类培训、在居民楼等隐蔽场所开展“一对一”培训、超前开展学科类培训、未公开收费标准及巧立名目收费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校外培训市场秩序严重损害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维权途径:畅通渠道,依法维权
若家长在校外培训过程中与培训机构发生纠纷,应首先依据合同内容与培训机构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向教育、市场监管、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处理。必要时,家长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潇湘晨报记者钟锦涵
网站来源于网络。发布者:中青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yxjz.org.cn/21043.html